诗词原文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归休约我携琴去,共看婆娑舞月明。
(注:“归休约我携琴去,共看婆娑舞月明”这句并非王维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融入,以展现一个完整的解析过程。)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等到归隐休闲之时你约我一起去,共同欣赏那婆娑起舞的明月与树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归休约我携琴去,共看婆娑舞月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赏析
这首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一种格外幽深的意境,表现了清新自然、恬静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而“归休约我携琴去,共看婆娑舞月明”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由于王维青少年时期就信仰佛教,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不衣文彩,居蓝田辋川别墅,与道友裴迪往来唱和,琴樽乐土,这首诗就是他在辋川隐居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山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而“归休约我携琴去,共看婆娑舞月明”一句,可能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增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而进行的创意性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