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黄鹂
唐·柳宗元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歇稀。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绵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
上有无情之鸟,下多相思之树。
作者及朝代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古城村),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曾写过不少寓言故事,如《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等,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译文
池塘边柳树依依,柳树下行人稀少,傍晚时分远行的船帆将停泊在哪里?极目天涯,令人愁断肝肠,黄鹂在花间婉转啼鸣,声音如冰下泉水呜咽流淌,上方有不懂情感的鸟儿飞翔,下方多生长着令人相思的树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池边柳、黄鹂啼鸣等自然景象,以及征帆远泊、相思之树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离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绵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两句,以黄鹂的啼鸣比喻人的心声,既表现了黄鹂歌声的婉转美妙,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首联“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歇稀”以柳树的依依之态和行人的稀少,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颔联“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颈联“绵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以黄鹂的啼鸣和冰下泉水的呜咽声,比喻诗人内心的哀愁和无奈,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尾联“上有无情之鸟,下多相思之树”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成就大都为贬谪南方时所作,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被贬谪期间,面对孤独、离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有感而发创作的,在贬谪的日子里,柳宗元常常借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柳宗元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