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玉斝唱阳春,江上海花落如积。的释义

春秋7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手持玉斝唱阳春,江上海花落如积”,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河传·春晚》,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河传·春晚》

唐·韦庄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

狂杀游人,玉斝金卮,未肯放春归去。

斜阳照水爱晴柔,敛教春、都入画楼。

把一樽、芳酒,东风泪眼,花落年年人自老。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手持玉斝唱阳春,江上海花落如积。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

译文

晚春时节,风和日暖,锦官城(成都)里鲜花盛开,游人如痴如醉,他们手持玉杯金樽,尽情畅饮,不愿让春天离去,夕阳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温柔,人们将春色都收敛进画楼之中,手捧美酒,面对东风和落花,不禁泪眼婆娑,感叹年年花落,人却逐渐老去,今日有酒今日醉,明天的忧愁等到明天再去发愁,手持玉杯高唱阳春曲,江边的海棠花像堆积的锦绣一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锦官城里鲜花盛开,游人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诗人通过“手持玉斝唱阳春”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不愿春天离去的留恋之情,诗中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赏析

韦庄的这首《河传·春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诗中“手持玉斝唱阳春”一句,不仅展现了人们欢度春光的场景,还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江上海花落如积”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繁华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哲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人生、对时光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他通过这首《河传·春晚》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无奈和感慨,这种情感在晚唐至五代的诗歌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心态和情感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手持玉斝唱阳春,江上海花落如积”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非常出彩,但整首诗的情感和意境才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在赏析和解读这首诗时,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语境中进行理解和分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