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擅价各一时。全诗是什么?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争时

朝代:宋代

作者:李觏

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擅价各一时。

江山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知。

梦里乡关心自切,归来人事已多移。

浮生若寄谁为主,且尽樽前有限卮。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一生“奋志于学,至老不倦”(《宋史·李觏传》),著作颇丰,主要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礼论》十卷、《乐论》三卷、《易论》十三卷等,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学,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比较新旧难以分出优劣,各自在一段时间内争先显示自己的价值,江山虽然美丽但并非我的家乡,风月虽然美好但岂是我能完全理解的,梦中常常牵挂着家乡,心中自然十分急切,归来后发现人事已经发生了很多变迁,人生如同寄居在世间,谁是真正的主人呢?暂且尽情享受眼前这有限的酒杯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新旧、争先擅价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首联指出新旧难以比较优劣,各自都有一时的辉煌;颔联则通过江山风月的美好但非己所有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无奈和失落;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来后人事已非的伤感;尾联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人生如寄、及时行乐的思想。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首联的“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擅价各一时”既是对新旧事物的客观描述,也隐含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哲理,颔联的“江山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知”则通过江山风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颈联的“梦里乡关心自切,归来人事已多移”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尾联的“浮生若寄谁为主,且尽樽前有限卮”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即人生如同寄居在世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因此应该珍惜眼前时光,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觏一生致力于学问和改革事业,但仕途并不顺利,他可能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慨,这首诗通过对比新旧、争先擅价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失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创作这首诗时,李觏可能正处于一种迷茫和困惑的状态,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而是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