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城春望
朝代:唐
作者:王昌龄
东风不解意,吹我落边城。
白云浮远水,明月照孤城。
可怜胜境当穷塞,翻使留人恋此邦。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佞臣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右丞集》等传世。
译文
东风不理解我的心意,竟吹送我到边远的边城,白云漂浮在遥远的水面,明月照耀着孤独的边城,这美好的景色本应是荒凉边塞的点缀,却反而让我留恋这个地方,不愿离去,想要询问那激昂慷慨的渔阳掺曲,但如今却没有像祢衡那样才华横溢的知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城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东风”和“白云”、“明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荒凉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边城美景的留恋,以及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边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受,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感慨。“可怜胜境当穷塞,翻使留人恋此邦”两句,更是将诗人对边城美景的留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边塞任职期间所作,当时,他身处荒凉的边塞之地,远离家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奈,边塞的自然风光却给了他极大的慰藉和鼓舞,他在这片荒凉之地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对边塞生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留恋之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感慨,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