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注辇来最稀,此鸟何年随海舶。的释义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鹦鹉

宋·梅尧臣

海曲春深暖似霞,

小园鹦鹉啄残花。

其间注辇来最稀,

此鸟何年随海舶。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平淡含蓄,语言质朴自然,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个层面。

译文

在海边弯曲的岸畔,春天来得特别早,温暖得如同绚烂的霞光,小园里,鹦鹉正啄食着凋零的花瓣,在这些鹦鹉中,来自注辇国的最为稀有,我不禁好奇,这只鸟儿究竟是在哪一年随着海上的船只来到这里的呢?

释义

海曲:指海边弯曲的地方。

春深:春意已深。

注辇:古代南亚的一个国家,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带,以其珍稀的鹦鹉闻名。

海舶:海上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以鹦鹉为题,通过描绘鹦鹉在春日小园中的情景,引出了对鹦鹉来源的好奇与遐想,首句“海曲春深暖似霞”以景起兴,营造了一个温暖而明媚的春日氛围,次句“小园鹦鹉啄残花”则将焦点转向了鹦鹉,通过其啄食残花的动作,展现了鹦鹉的活泼与生机,后两句“其间注辇来最稀,此鸟何年随海舶”则是对鹦鹉来源的追问,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异域风情的遐想,体现了梅尧臣诗歌平淡含蓄、内容丰富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梅尧臣的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有关,北宋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珍稀物品和异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梅尧臣作为一位关注现实、热爱自然的诗人,很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来自远方的鹦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创作了这首诗,通过鹦鹉这一具体形象,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与好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