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旧友一时散,十年会合无二三。出自哪首诗?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生涯多窅窅,离会少欣欣。

洛阳旧友一时散,十年会合无二三。

作者及朝代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风格很特别,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有不及王维诗境之浑融完整,却自有一种清超明净之美。

译文

到洛阳是为了寻访才子袁拾遗,你却因罪流放江岭。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人生道路多么艰险,多么遥远,愁苦困顿,聚少离多,没有欢欣。

洛阳的老朋友都纷纷离散,十年来相聚的也没有两三个。

释义

此诗首联写作者“访才子”不遇,于是有感而发;颔联写友人袁拾遗的遭遇;颈联写作者自身的遭遇;尾联写洛阳旧友一时散,写作者与袁拾遗十年间会合稀少,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写景抒情朴素真切,构成了浑融完整的艺术境界,是作者五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交代了作者“访才子”不遇,于是有感而发。“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洛阳才子,指的是袁拾遗,江岭,泛指袁拾遗贬谪之地,这两句是说,我特意到洛阳去寻访袁拾遗,他却因罪流放江岭,袁拾遗,名不详,拾遗,官名,唐时设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主要职责是举荐人才,讽谏得失,相当于现代的监察御史,袁拾遗被贬官,显然是受了冤屈。

中间四句,写袁拾遗的遭遇。“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这两句是说,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梅花开得早,固然是气候温暖,但洛阳的春天,更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这里用“梅花早”与“北地春”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袁拾遗的同情和不平。

“生涯多窅窅,离会少欣欣。”这两句是说,人生道路多么艰险,多么遥远,愁苦困顿,聚少离多,没有欢欣,窅窅(yǎo),深远貌,欣欣,喜悦貌,这两句是作者自抒怀抱,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和离别的痛苦。

最后两句,写洛阳旧友一时散,写作者与袁拾遗十年间会合稀少。“洛阳旧友一时散,十年会合无二三。”这两句是说,洛阳的老朋友都纷纷离散,十年来相聚的也没有两三个,这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袁拾遗的思念和对洛阳旧友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在洛阳寻访袁拾遗不遇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袁拾遗因直言敢谏而得罪权贵,被贬谪到江岭,作者孟浩然对袁拾遗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袁拾遗的思念和对洛阳旧友的怀念,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黑暗、人才埋没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