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春贡地暖
唐·刘禹锡
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
碧草初匀烟柳嫩,红桃半绽露花频。
河冰解冻鱼游水,山鸟啼春树满云。
圣主垂衣明至治,万方同庆乐无垠。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刘禹锡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中原地带因气候温暖,草木萌芽比别处更早,因此进贡给朝廷的贡品也应是最先新鲜出炉的,碧绿的嫩草刚刚铺匀地面,如烟的柳枝也显得娇嫩无比,红桃半开,露珠频繁地挂在花瓣上,河中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山上的鸟儿在春光中啼叫,树木间云雾缭绕,圣明的君主穿着礼服,彰显着至高的治理之道,天下万民共同欢庆,享受着无边的欢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中原地带的生机勃勃景象,以及朝廷接受新鲜贡品的场景,进而歌颂了圣明君主的治理之道和天下万民的欢乐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向往。
赏析
本诗以“中州地暖萌芽早”开篇,点明了中原地带因气候温暖而草木早发的特点,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接着通过“入贡宜先百物新”一句,将自然景象与朝廷贡品相联系,展现了朝廷的威严与繁荣,中间四句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春意盎然的景象之中,最后两句则通过歌颂圣明君主和天下万民的欢乐生活,将全诗的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政治清明的歌颂,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为刘禹锡在唐代某年早春时节,游历中原地带时所作,当时,他目睹了中原地带因气候温暖而草木早发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他也看到了朝廷接受新鲜贡品的盛况,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在此基础上,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国家政治清明的歌颂,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却与刘禹锡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