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敢向圣朝辞宠禄,多惭禁禦养慷疏”,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白居易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吾庐何处是,
归路洛阳西。
敢向圣朝辞宠禄,
多惭禁禦养康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做官的热情和羁旅的愁思让我心情凄楚,春天过了一半却像秋天一样让人心意迷乱,山城刚下过一场雨,百花凋零殆尽,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乱啼,我的家在哪里?回去的路在洛阳城的西边,我怎敢向圣明的朝廷辞别俸禄,只是惭愧在宫中担任闲职,未能为朝廷尽忠职守。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初授官职时的复杂心情,他既对做官有所期待,又感到羁旅的愁思和迷茫,山城雨后的景象更添了他的愁绪,他思念家乡,但又不敢轻易辞别朝廷的俸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惭愧。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山城雨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愁绪,诗人也通过“敢向圣朝辞宠禄,多惭禁禦养康疏”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未能尽职的惭愧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平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初授官职时所作,当时,他虽然对做官有所期待,但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和迷茫,山城雨后的凄凉景象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他也意识到自己在朝廷中担任闲职,未能为朝廷尽忠职守,因此内心充满了惭愧和不安,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敢向圣朝辞宠禄,多惭禁禦养慷疏”这两句诗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但“慷疏”一词可能并非白居易原诗中的用词,可能是“康疏”的误写或变体,在赏析和解读时,我们应以原诗为准进行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