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寒
宋·陈与义
春分腊雪未全销,凛冽春寒气尚骄。
玄鸟不来蛙不语,水塘数尺近方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河南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诗论家。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早年曾受到苏轼等人的赏识,但仕途坎坷,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和南宋初年的动荡,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江西诗派的遗风,又自成一家,被誉为“诗俊”,他的词作也颇受赞誉,有《简斋集》传世。
译文
春分时节的腊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春天的寒气依然凛冽而骄横,燕子还没有飞来,青蛙也沉默不语,池塘里的水只有几尺深,靠近着那座小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分时节的寒冷天气,腊雪未消,春寒料峭,诗中通过“玄鸟不来蛙不语”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春天的寂静和寒冷,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诗以春寒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分时节的寒冷天气,首句“春分腊雪未全销”直接点题,说明了春分时节的天气状况,次句“凛冽春寒气尚骄”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寒的凛冽和骄横,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后两句“玄鸟不来蛙不语,水塘数尺近方桥”则通过描写春天的寂静和池塘的浅水,进一步烘托了春寒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陈与义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他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经历了战乱和动荡,对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感受,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某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春寒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陈与义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华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