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临事不堪用,见利无惭惟苟得。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诫子诗

唐·杜牧

选材临事不堪用,见利无惭惟苟得。

学书不成去学剑,学剑不成去学医。

人生万事皆前定,莫恨穷途哭阮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名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内容广泛,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批判,也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散文同样成就斐然,尤其是政论文,语言犀利,见解独到。

译文

在挑选人才时,发现他们遇到事情却不能胜任;面对利益时,他们毫无羞愧之心,只知苟且求得,有的人学书法不成便去学剑术,剑术学不好又去学医,人生中的许多事情似乎早已注定,不要怨恨自己在穷途末路时像阮籍那样痛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些人在学习和职业选择上的浮躁与不切实际,以及面对利益时的贪婪与无耻,批判了社会上存在的急功近利、缺乏责任感和道德底线的现象,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难料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在逆境中应保持豁达态度的劝诫。

赏析

杜牧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通过“选材临事不堪用”与“见利无惭惟苟得”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和人才选拔机制的缺陷,通过列举学书、学剑、学医等例子,讽刺了那些缺乏恒心和毅力,只知盲目跟风、追求名利的人,诗人以“人生万事皆前定,莫恨穷途哭阮籍”作结,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和坚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对社会现实深感失望的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才选拔机制也出现了问题,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这种现象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寄托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醒人们的良知和责任感,共同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