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白居易
沉疴结繁忧,卧久或思兴。
白发生新鬓,黄花减旧容。
圣君哀怜大臣闵,察见衰病非虚饰。
朝罢凭阑无限意,夕阳开处见归鸿。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沉重的疾病伴随着繁多的忧虑,长久卧床后偶尔想要起身活动。
新生的白发爬上了鬓角,黄色的花朵也显得比过去凋零了许多。
圣明的君主哀怜大臣的忧愁,察觉到他的衰老和疾病并非虚假伪装。
退朝后倚靠在栏杆上心中无限感慨,夕阳西下时看见归来的鸿雁。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白居易在病中的所思所感,首联写他因病久卧,心中忧虑重重;颔联通过白发的增长和黄花的凋零,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身体的衰弱;颈联则表达了君主对他的哀怜和理解,认为他的衰病并非虚假;尾联以夕阳和归鸿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既有对疾病的无奈和忧虑,也有对君主哀怜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待,白居易的诗歌一向以平易通俗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将病中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颈联中的“圣君哀怜大臣闵,察见衰病非虚饰”更是直接表达了君主的关怀和理解,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疾病缠身而长期卧床,在病中,他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和身体的衰弱,同时也体会到了君主的关怀和哀怜,这些感受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敏锐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