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端溪砚
唐·李贺
端溪琢出缺月样,蕲州织成双水纹。
象管细书题玉箸,鸲鹆砚滴秋泓泓。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奇幻的景象,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语言瑰丽奇特,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译文
从端溪开采出来的砚台,雕琢得像一弯缺月;蕲州出产的丝织品,织成了双水纹的图案,用象牙管制作的毛笔,在砚台上细细书写,如同在玉箸上题字;鸲鹆砚滴中的水,清澈如秋日的深潭。
释义
端溪琢出缺月样:端溪是著名的砚石产地,这里用“缺月样”形容砚台的形状,既表现了砚台的精美,又赋予了它一种诗意的美感。
蕲州织成双水纹:蕲州以丝织品闻名,这里用“双水纹”形容丝织品的图案,展现了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美感。
象管细书题玉箸:象管指象牙管制作的毛笔,玉箸指精美的筷子,这里用“题玉箸”形容书写的精细和珍贵。
鸲鹆砚滴秋泓泓:鸲鹆砚滴是一种砚台配件,用于滴水入砚,这里用“秋泓泓”形容砚滴中的水清澈如秋日深潭,富有意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溪砚和蕲州丝织品的精美,展现了唐代工艺品的卓越技艺和独特美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砚台和丝织品的形态、质感、色彩等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这些艺术品的精美绝伦,诗人还通过“象管细书题玉箸”和“鸲鹆砚滴秋泓泓”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这些艺术品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游历端溪和蕲州期间,对当地的工艺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这些艺术品的精美之处融入诗中,表达了对唐代工艺品的赞美和敬仰,这首诗也反映了李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在唐代,工艺品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首诗正是对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