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王维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自古幽并重豪侠,祗应行乐费黄金。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都护府,一路上,面对异乡的明月,我不禁思念起故乡,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在茫茫的沙漠中,我骑着马艰难前行,马蹄扬起阵阵沙尘,我沿着黄河寻找源头,担心走到大地的尽头;穿越沙漠时,感觉天空离地面格外低矮,自古以来,幽州和并州之地就盛产豪侠之士,他们只知追求享乐,不惜花费重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赴边疆的艰辛旅程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以及豪侠之士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远赴边疆的壮志豪情和旅途的艰辛,首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直接点明主题,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异乡的明月、茫茫的沙漠、黄河的源头和沙漠的广阔,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尾联“自古幽并重豪侠,祗应行乐费黄金”则是对豪侠之士生活态度的描绘,既表现了他们的豪放不羁,也隐含了对他们只知享乐、不惜花费的批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作为朝廷使臣出使边疆时所作,当时,唐朝国力强盛,边疆战事频繁,王维作为文人出身的官员,被派往边疆执行使命,亲身经历了边疆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这些经历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来源,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豪侠之士的崇尚和批评并存的复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