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玉泉寺
唐·张祜
野僧岂解惜清泉,蛮俗那知为胜迹。
岩壁飞泉千丈直,松风萧瑟夏寒凄。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792年,卒于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他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游历各地名胜,写下不少描绘山水风光的佳作,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尤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作者简介
张祜一生未得显达,多数时间过着漫游生活,与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有交往,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张祜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山野中的僧人哪里懂得珍惜这清冽的泉水,蛮荒之地的人们又怎能知道这里是一处美丽的胜景呢?岩壁间飞泻而下的泉水高达千丈,笔直而下,松林中的风声萧瑟,即使在夏天也让人感到寒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玉泉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眼光的无奈,首句“野僧岂解惜清泉”以反问的形式,指出山野僧人不懂得珍惜这难得的清泉;次句“蛮俗那知为胜迹”进一步强调,蛮荒之地的人们也无法理解这里为何是一处值得珍视的胜景,后两句则具体描绘了玉泉寺的景色,岩壁飞泉、松风萧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玉泉寺的壮丽景色,同时寓含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无奈和批判,首句和次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世俗眼光的失望,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玉泉寺的幽静和美丽,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祜在游历玉泉寺时所作,玉泉寺位于今湖北省当阳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张祜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流露出对世俗眼光的无奈和批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祜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