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六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辞家夙严驾。
鸟倦飞而知还,狐死首丘情。
奄去事君时,怀古多慷慨。
何日君恩悯衰朽,许从初服返耕桑。
逍遥复得返自然,安能久事笔砚间。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版本,实际《归园田居》组诗中并无此完整一首,但风格与陶渊明归隐思想相符。)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
译文
在东边的田野上播种,禾苗长满了田间小路,虽然扛着锄头感到疲惫,但一杯浊酒也能让我自我安慰,傍晚时分,我戴着头巾驾着柴车回家,路上光线已暗,归家的人远远望见村庄的炊烟,孩子们在屋檐下等候,你问我为何离家又归,其实我早就准备好清晨出发,就像鸟儿飞倦了知道返回巢穴,狐狸死后头还向着自己的洞穴,何时君王能怜悯我这衰老之人,允许我回归田园,重新穿上农夫的衣服,耕种桑田,逍遥自在地回归自然,怎能长久地留在笔墨纸砚之间呢?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以及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家庭和亲情的珍视,诗人也表达了对君王恩典的期盼,希望能得到允许,回归田园,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诗人以“种苗在东皋”开篇,直接点明了田园生活的主题,诗人通过“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等句,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与乐趣,而“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等句,则描绘了归家途中的宁静与温馨,诗人以“何日君恩悯衰朽,许从初服返耕桑”等句,表达了对君王恩典的期盼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和田园情怀。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期,诗人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深感不满,于是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君王恩典的期盼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虽然这首诗是模拟创作的,但它很好地反映了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