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百尺拂非烟,凤去鸾归夜悄然。的释义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孤桐

唐·李商隐

孤桐百尺拂非烟,凤去鸾归夜悄然。

独立苍苍无颜色,岂知春色在阑干。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其文学成就却为后世所敬仰。

译文

一棵孤高的梧桐树高达百尺,轻轻拂动着非人间的云烟,凤凰飞去,鸾鸟归来,夜晚一片寂静无声,它独自矗立在苍茫的天空下,毫无色彩可言,又怎会知道春色正悄悄地在栏杆边绽放呢?

释义

这首诗以孤桐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首句“孤桐百尺拂非烟”描绘了孤桐的高大与超凡脱俗,次句“凤去鸾归夜悄然”则通过凤凰与鸾鸟的离去与归来,暗示了诗人身边人事的变迁与夜晚的寂静,后两句“独立苍苍无颜色,岂知春色在阑干”则进一步强调了孤桐的孤独与无知春色,暗喻诗人自身的遭遇与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孤桐为题,却不仅仅是在写桐树,更是在写人、写情,诗人通过孤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诗中“非烟”一词,既描绘了孤桐的高洁与超凡,又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超脱,而“凤去鸾归”的意象,则更加深了这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后两句的“独立苍苍无颜色,岂知春色在阑干”更是将孤桐的孤独与无知春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心境与遭遇,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仕途不顺和人生遭遇有关,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多次遭贬谪和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可想而知,而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通过孤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文人墨客在这种背景下的生存状态与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