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江月》,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江月
宋·杨万里
天水相连为一色,更无纤霭隔清光。
芦花袅袅风前白,枫叶萧萧月下黄。
一色苍然平野阔,半规凉影入山苍。
孤舟行客归何处,长笛一声秋思长。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生动,风格清新活泼,十分入人。
译文:
江水与天空相连,呈现出一色的景象,没有任何细微的云雾遮挡住明亮的月光,芦花在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洁白无瑕,枫叶在月光下萧萧作响,呈现出黄色,广袤的原野一片苍茫,月亮的半轮凉影映入了山峦,孤独的船只和行客将归向何方?一声长笛在秋天里回荡,充满了深深的思绪。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江上月夜的景色,通过天水相连、芦花枫叶、原野山峦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通过孤舟行客和长笛秋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首联“天水相连为一色,更无纤霭隔清光”直接描绘了江上月夜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开阔而明亮的感觉,颔联和颈联则通过芦花、枫叶、原野、山峦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尾联则通过孤舟行客和长笛秋思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在景色的描绘之外,又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历江湖时所作,他一生热爱自然,善于观察并描绘自然景物,在游历过程中,他常常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将这些美景融入诗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展现了江上月夜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