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乾坤吟
宋·邵雍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
阳为德兮阴为刑,德主生兮刑主杀。
德欲施兮刑欲止,刑止德施为泰世。
泰世之中人自安,不须礼义相拘牵。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哲学家、易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世称他为“邵康节”,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其著作《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易经》研究,他创立了“先天学”,认为宇宙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来,主张“心为太极”,强调内心修养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邵雍性格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以教书育人为乐,深受当时士人敬仰。
译文
我听说阴阳存在于天地之间,它们的升降上下运动永无止境,阳象征着恩德,阴象征着刑罚,恩德主生养,刑罚主诛杀,恩德应当广施,刑罚应当收敛,刑罚收敛、恩德广施的时代就是太平盛世,在太平盛世中,人们自然安居乐业,不需要过多的礼义来约束。
释义
这首诗通过阐述阴阳的升降变化,表达了邵雍对于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以及他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阳为德兮阴为刑”一句,将阴阳与德刑相对应,体现了邵雍的哲学思想,他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恩德应当广泛传播,刑罚应当适度收敛,这样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深厚的哲学功底和人文关怀,通过阴阳的升降变化,邵雍巧妙地揭示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出发点,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诗中“泰世之中人自安,不须礼义相拘牵”一句,更是表达了他对于自由、平等、和谐社会的向往,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思想活跃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对宇宙、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邵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有关,他通过阐述阴阳的升降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这首诗也体现了邵雍作为一位哲学家的深邃思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