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忆铜鞮来不定,鸿归碣石信难分。的释义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唐·贾岛

燕忆铜鞮来不定,鸿归碣石信难分。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贾岛作诗以刻苦著称,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即出于他与韩愈之间关于诗句“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的探讨,有《贾长江集》。

译文

燕子怀念着铜鞮(地名)却飞来飞去没有定所,大雁回到碣石(地名)但书信却难以传递,稀疏的林木外是萧萧的远树,一半的山峦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燕子和大雁的迁徙不定,以及秋日黄昏时分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燕忆铜鞮来不定”以燕子为喻,暗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归期的不定;次句“鸿归碣石信难分”则借大雁归巢却书信难通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法传递思念的无奈,后两句则直接描绘了秋日的萧瑟景象,以景寓情,深化了主题。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象征和借景抒情的手法,燕子和大雁作为迁徙的鸟类,常被用作思乡和离别的象征,诗人通过它们的不定和难分,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诗中的“萧萧远树”和“一半秋山带夕阳”等景象,不仅描绘了秋日的萧瑟,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的个人经历有关,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才得一小官,他一生漂泊不定,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始终萦绕心头,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燕子和大雁的迁徙不定以及秋日的萧瑟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时的普遍心态和情感状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