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昭陵
唐·李商隐
九嵕郁郁起樊川,
龙卧虎踞势峥嵘。
云覆昭陵石兽暗,
寒烟漠漠锁蓬瀛。
妃嫔莫向苍梧望,
云覆昭陵洛水东。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作品往往寓意深远,情感丰富。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多次遭贬,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构思新奇,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九嵕山郁郁葱葱地耸立在樊川之上,
龙卧虎踞,地势雄伟峥嵘。
昭陵上的石兽被云雾覆盖,显得昏暗不明,
寒冷的烟雾弥漫,仿佛将蓬莱仙境紧紧锁住。
妃嫔们啊,不要再向苍梧山眺望了,
因为昭陵已经被云雾覆盖,洛水也向东流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嵕山的雄伟和昭陵的庄严,表达了诗人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敬仰和怀念,通过“妃嫔莫向苍梧望,云覆昭陵洛水东”这一句,暗示了妃嫔们对逝去君王的哀思和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九嵕山和昭陵的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云覆昭陵石兽暗,寒烟漠漠锁蓬瀛”等句,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而“妃嫔莫向苍梧望,云覆昭陵洛水东”这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君王的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游览昭陵时所作,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的九嵕山上,李商隐在游览过程中,被昭陵的雄伟壮观所震撼,同时也对唐太宗的丰功伟绩和妃嫔们的哀思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哀思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唐太宗的敬仰和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