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驯鹤吟
唐·白居易
已怜野性易驯扰,复爱仙格何孤高。
雪羽霜毛仙态静,月华风韵雅姿娇。
闲来饮啄巡池上,兴至翩跹舞碧霄。
莫道人间无胜境,此中自有乐逍遥。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白居易并未写过名为《驯鹤吟》的诗篇。)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已经怜爱那野鹤的性情容易被驯服和打扰,又更加喜爱它那超凡脱俗、孤高清冷的仙格,雪白的羽毛和霜白的毛色展现出它宁静的仙态,月光下的风韵和优雅的姿态更是娇美动人,闲暇时,它在池塘边饮水啄食,兴致来时,便轻盈地翩翩起舞于碧蓝的天空,不要说人间没有美好的景致,鹤儿自有它的逍遥快乐。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鹤的野性与仙格,展现了诗人对鹤的喜爱与赞美,首句“已怜野性易驯扰”表达了诗人对鹤虽具野性但易于驯服的怜爱之情;次句“复爱仙格何孤高”则进一步赞美了鹤超凡脱俗、孤高清冷的仙格,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鹤的日常生活和飞翔姿态,展现了鹤的优雅与自在,以及诗人对人间美好景致的感悟。
赏析
本诗以鹤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鹤的野性与仙格、优雅与自在,诗人以“已怜”和“复爱”两个词语,表达了对鹤的深厚情感,通过“雪羽霜毛”、“月华风韵”等词语的运用,使得鹤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鹤的日常生活和飞翔姿态,进一步展现了鹤的优雅与自在,以及诗人对人间美好景致的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本诗为虚构创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据传,白居易在一次游历中,偶然间见到一群鹤在池塘边悠闲地饮水啄食,它们的姿态优雅、神情自若,引起了诗人的极大兴趣,随后,鹤儿们又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展现出它们超凡脱俗的仙格,这一幕深深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驯鹤吟》,以表达对鹤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间美好景致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