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娃扶来白已醉,醉里诗成醒不记。的释义

春秋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中醉吟

唐·白居易

宫娃扶来白已醉,醉里诗成醒不记。

汉家天子今无愁,身外虽无中内忧。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宫中的宫女们搀扶着已经喝醉的我,醉意朦胧中我写成了诗歌,但清醒后却已不记得内容,如今汉家的天子没有烦恼,虽然外界没有忧患,但内心的忧虑却难以言说。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白居易在宫中醉酒后的情景,他由宫女搀扶而归,醉中写成诗歌,但清醒后却已忘记,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虽然表面上国家没有外患,但内心的忧虑却难以消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的状态,通过“宫娃扶来白已醉”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醉态可掬的形象,而“醉里诗成醒不记”则透露出诗人在醉意中创作的灵感,以及清醒后对创作内容的遗忘,这种遗忘既是对创作过程的忘却,也是对世俗烦恼的暂时抛却。

后两句“汉家天子今无愁,身外虽无中内忧”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虽然表面上国家没有外患,但诗人却敏锐地感受到了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这种忧虑不仅来源于个人的遭遇,更源于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在宫中的生活经历有关,白居易曾在朝中任职,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醉酒后,对宫廷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感慨,通过描绘自己醉酒后的状态,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透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白居易在宫中醉酒后的情景,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