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磊落材与知,穷达有命理莫齐。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1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二十

魏晋:阮籍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期?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古来磊落材与知,穷达有命理莫齐。

雄图暂屈还复伸,功业未就心未已。

作者及朝代

作者:阮籍

朝代:魏晋

作者简介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的诗歌代表了正始文学的最高成就,其《咏怀诗》八十二首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独自坐在空旷的厅堂上,有谁可以相约亲近?走出门来面对漫长的大道,却看不到一辆行车的马匹,登上高处眺望九州大地,只见茫茫旷野无边无际,孤独的鸟儿向西北飞去,离群的野兽向东南奔跑,傍晚时分思念起远方的亲友,只能独自用言语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自古以来那些胸怀磊落、才智出众的人,他们的穷困与显达都是命中注定的,无法强求一致,虽然雄图伟略暂时受挫,但终究还会重新伸展,功业未成,心中的志向也不会停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坐空堂、出门无车马、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穷达命运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古以来那些具有磊落胸怀和才智的人,他们的命运往往难以预料,穷困与显达都是命中注定的,无法强求一致,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志向,不放弃追求功业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在阮籍的《咏怀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理想的思考,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空旷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相呼应,诗人通过对历史上那些胸怀磊落、才智出众的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对命运的反思和对理想的坚持,正是阮籍诗歌的核心精神所在。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交替之际,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时代,他身处乱世,对现实深感失望和无奈,但又无法完全摆脱对理想和功业的追求,这种矛盾的心理在《咏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首诗中,阮籍通过描绘自己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历史上那些胸怀磊落、才智出众的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内心世界,也代表了当时许多士人的共同心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