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时如秋蚓叫,苦调或作寒蝉嘶。全诗是什么?

小编10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空肠时如秋蚓叫,苦调或作寒蝉嘶”,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班班林间鸠寄内》,下面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班班林间鸠寄内

宋·欧阳修

班班林间鸠,谷谷鸣相求。

天寒网罟收,野阔霜朋游。

尔来岁云暮,空肠时如秋。

苦调或作寒蝉嘶,泪落沾衣不自知。

人生百年如寄耳,忧苦常多欢乐稀。

况复远为千里别,离肠百结何时解。

愿君加餐勿复念,此意自当随云逝。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深婉清新,承袭南唐余风。

译文

林间斑鸠声声叫,彼此呼唤求配偶,天寒地冻渔网收,原野辽阔霜降后,岁末将至我空腹,饥饿如秋蚓哀鸣,悲苦曲调似寒蝉嘶叫,泪水沾衣浑然不觉,人生百年如同寄居,忧苦常多欢乐稀少,更何况远隔千里别离,离愁百结何时能解,愿你多加餐饭勿挂念,我的情意自会随风逝。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林间斑鸠的求偶声,引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饥饿感,以及因离别而生的深深忧苦,诗中“空肠时如秋蚓叫,苦调或作寒蝉嘶”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将个人的饥饿感与自然界的声音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诗以林间鸠鸟为引子,巧妙地引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饥饿感、离别之苦与自然界的声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中“空肠时如秋蚓叫,苦调或作寒蝉嘶”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通过自然界的声音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离别之际写给妻子的,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离别之苦,当时,欧阳修可能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与妻子分离,内心充满了孤独与痛苦,他通过这首诗,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林间鸠鸟和自然界的声音之中,以此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认为人生百年如同寄居,忧苦常多欢乐稀少,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班班林间鸠寄内》是欧阳修的一首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的诗歌,通过描绘林间鸠鸟和自然界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离别之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