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东阳叹
唐·李商隐
自嗟空有东阳瘦,览物惘无八咏才。
寒日暮云平野阔,秋风落叶小楼台。
愁肠欲断谁为解,泪眼相看只自哀。
纵有千金挥不尽,难留此恨入泉台。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慨,常含有象征和隐喻。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丰富,构思新奇,语言优美,常通过象征、比兴等手法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暗自叹息自己徒有东阳(南朝梁沈约曾任东阳太守,因多病消瘦而著称)般的瘦弱身躯,面对眼前的景物却怅然发现自己并无沈约《八咏诗》那样的才华,寒冷的日光下,暮云低垂,原野辽阔无垠,秋风中落叶纷飞,映衬着孤零零的小楼台,愁肠百结,似乎要断裂开来,却无人能解,只能独自以泪眼相看,暗自哀伤,即便拥有千金之财,也无法挥去这深重的遗憾,让它随我进入另一个世界(泉台,指阴间)。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不济、境遇困顿的深深自叹,首句以“东阳瘦”自喻体弱多病,次句“览物惘无八咏才”则直接抒发对自己缺乏文学才华的遗憾,中间两联通过描绘秋日萧瑟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尾联则以“纵有千金挥不尽,难留此恨入泉台”表达了诗人对无法改变现状、无法释怀遗憾的无奈与绝望。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愁与无奈,诗中“东阳瘦”与“八咏才”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也隐含了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敬仰与向往,秋日景象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孤独,尾联的“千金难留此恨”更是将诗人的绝望与无奈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面对自己体弱多病、才华不济的现状,以及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外部环境,诗人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绝望,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质疑与反思,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在晚唐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李商隐的这首诗无疑是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