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腊雪初销上古台,桑郊向日彩旗开。
晴光动远树如画,春色满重城似海。
车马往来尘不断,笙歌上下乐无涯。
何须更问升平事,门外垂杨自舞风。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曾游历江南各地,后入蜀为官,曾任前蜀宰相,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词作则多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腊月的积雪刚刚融化在上古的高台上,桑树环绕的郊野向着阳光,彩旗随风飘扬,晴朗的阳光照耀着远处的树木,如同画卷一般美丽;春色弥漫在整个重城之中,仿佛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车马往来,尘土飞扬,不绝于耳;笙歌上下,欢声笑语,乐无边际,哪里还需要再去询问什么是太平盛世呢?门外那随风轻舞的垂杨柳,已经自在地诉说着这一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积雪初融,万物复苏,城市内外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腊雪初销”、“桑郊向日”、“晴光动远树”、“春色满重城”等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城市的繁荣,通过“车马往来”、“笙歌上下”等细节,描绘了人们生活的欢乐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之情。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城市风光图,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间烟火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通过“腊雪初销”与“春色满重城”的对比,突出了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活力,诗中的“车马往来”、“笙歌上下”等细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在蜀地为官期间,当时,前蜀政权相对稳定,社会繁荣,人民生活安居乐业,韦庄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学素养和敏锐观察力的诗人,自然能够感受到这种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繁荣景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