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神仙事茫昧,真伪莫究徒自传。的解释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仙

唐·白居易

闻道蓬莱阁,仙凡路不通。

金银为宫阙,日月作帘栊。

鹤驭虽来往,云韶本自空。

乃知神仙事茫昧,真伪莫究徒自传。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后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等职,他的诗歌创作以讽喻诗最为著名,如《卖炭翁》、《长恨歌》等,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致力于诗歌创作和整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听说蓬莱阁上,仙凡之间道路不通。

金银筑成的宫殿,日月作为窗帘和窗棂。

仙鹤驾驭的车驾虽然来来往往,但云中的仙乐本就虚无缥缈。

由此可知,神仙之事渺茫难测,真假难辨,只是人们自己传说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蓬莱阁的仙境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之事的怀疑态度,诗中提到蓬莱阁上仙凡隔绝,金银宫阙、日月帘栊等描写,都是对仙境的想象和美化,鹤驭云韶的虚无缥缈,以及诗人最后对神仙之事的茫昧难辨的感慨,都透露出诗人对神仙传说的理性审视和怀疑。

赏析

这首诗以蓬莱仙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神仙之事的独特见解,诗中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和赞美,又有对神仙传说的怀疑和批判,诗人通过对比仙境的虚幻和现实的真实,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平易通俗、深入浅出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历经坎坷,对人生和社会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晚年时期,他更加关注人生的本质和意义,对神仙传说等虚幻事物产生了怀疑和批判,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通过描绘蓬莱仙境的虚幻和神仙之事的茫昧难辨,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对虚幻事物的理性审视。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神仙传说的怀疑和批判态度,也体现了他诗歌的平易通俗、深入浅出的特点,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