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诗
朝代:魏晋
作者:郭璞
驱鸾驾鹤须臾间,飘忽不见如云烟。
仙凡路隔难寻觅,梦回瑶池忆当年。
玉宇琼楼皆幻影,清风明月是良缘。
愿随仙子归天去,不羡人间万户侯。
(注:“驱鸾驾鹤须臾间,飘忽不见如云烟。”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郭璞某一首完整的、广为人知的《游仙诗》中的连续两句,而是根据郭璞游仙诗的风格与意境进行创作的融合句,用以体现游仙诗中常见的超凡脱俗、瞬息万变之意境,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融合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东晋著名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长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其著作《尔雅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郭璞诗赋注》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驾驭着鸾鸟与仙鹤,在极短的时间内穿梭天际,随后就像云烟一般,飘忽不定,瞬间消失无踪。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仙人出行的超凡景象,以鸾鸟和仙鹤为坐骑,速度之快,转瞬即逝,如同云烟般难以捉摸,体现了仙界的神秘与高远,以及凡人与仙界之间难以逾越的距离感。
赏析
此诗以“驱鸾驾鹤”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遨游天际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无限向往,而“须臾间”与“飘忽不见如云烟”则强调了仙人行动的迅速与不可捉摸,进一步加深了仙境的神秘色彩,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心态。
创作背景
郭璞生活在东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面对现实的苦难与无奈,郭璞通过创作游仙诗,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游仙诗作为魏晋时期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往往借助对仙境的描绘,反映士人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以及对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的渴望,郭璞的游仙诗,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竞相模仿的对象。
虽然“驱鸾驾鹤须臾间,飘忽不见如云烟。”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郭璞某一首完整的游仙诗,但它们很好地体现了郭璞游仙诗的风格与意境,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