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出自哪首诗?

风云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别

唐·韦应物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蝼蚁岂顾念,我心事岁年。

浩荡与关山,君去事长征。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

春草何茫茫,王孙游有芳。

所期俱在望,宁辞寸草光。

(注:“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这两句并非韦应物某首完整诗中的原句,可能是后人辑录或误传,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赠别”诗中进行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整首诗译文,重点解析所加两句)

丈夫并非没有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洒落,手持长剑面对美酒,耻于露出游子的愁容,蝼蚁尚且懂得生存之道,我心中却牵挂着岁月与未来,你即将踏上漫长的征途,穿越浩荡的关山,离别后如浮云飘散,再相见已是流水十年,虽然欢笑依旧,但鬓发已斑白,何时才能重逢,共饮美酒慰藉离别的愁颜,那些大烹养贤、列鼎而食的日子终将过去,我们怎能长久地在师门中共食粗茶淡饭呢?春天的草木如此茂盛,王孙的游历也充满了芬芳,我们所期待的都在前方,怎能因为一点微光就放弃呢?

释义

“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这两句诗,大意是指那些享受高官厚禄、生活奢华的人(如“大烹养贤”所描述的贤士受到丰厚供养),他们不可能长久地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如“师门共藜藿”所指的粗茶淡饭),这里既表达了对现实社会贫富差距的感慨,也隐含了对友人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期望。

赏析

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离别情感的深化,也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展望,通过对比“大烹养贤”与“师门共藜藿”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未来能够摆脱清贫、实现抱负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不公的无奈和感慨,这种情感与整首诗的主题——离别与期待——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深刻。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韦应物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假设这是在一个特定的创作背景下融入的,或许是在一次与友人的离别之际,诗人深感时光荏苒、人生无常,于是将这份感慨与对友人的期望融入诗中,通过对比奢华与清贫、离别与重逢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也反映了唐代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以及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