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
北宋·苏轼
渔家临水住,竹径绕茅屋。
两两三三艇,去去来来鸭。
前村清景晚,钓艇宿芦花。
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渔家傍水而居,竹径环绕着简陋的茅屋。
两三只小艇在水中穿梭,鸭子们来来往往地游弋。
前面的村庄在清丽的景色中渐渐晚了,钓鱼的小艇停泊在芦花丛中过夜。
两位年轻人固然是天下难得的珍宝,但怎能私自藏于先生的书袋之中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渔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对年轻才俊的赞赏与期望,最后一句“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年轻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应被个人所私有。
赏析
这首诗以渔家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以竹径、茅屋、小艇、鸭子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渔家生活画卷,诗人也借渔家之景抒发了对年轻才俊的赞赏与期望,最后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两位年轻人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和高度评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的和诗之一,苏辙先作了一首渔家诗,苏轼便以此诗相和,在北宋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常通过诗文相互唱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年轻才俊的关注和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在仕途坎坷、人生波折中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不仅是一首描绘渔家生活的优美诗篇,也是苏轼对年轻才俊的赞赏与期望的深情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豁达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