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圭虽不假雕瑑,但未磨礲出圭角。的解释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玉

唐·韦应物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翡翠辞水木,琚珮失柔芳。

何如且置酒,自足慰平康。

大圭虽不假雕瑑,但未磨礲出圭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天地间有精美的宝物,最珍贵的玉石并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一旦被雕琢成世俗的器物,它的天然本性就会受到伤害,翡翠离开了水和树木,琚珮也失去了原有的柔美与芬芳,与其如此,还不如置酒自饮,足以安慰自己平淡的生活,大圭虽然不需要精细的雕琢,但未经磨砺也难以显露出它锋利的棱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玉石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对世俗雕琢的批判,诗人认为,玉石作为天地间的精华,其本身的质朴与纯真才是最宝贵的,一旦被人为地雕琢成世俗的器物,就会失去其原有的天然之美,诗人也借玉石之口,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玉石为喻,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为、质朴与雕琢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玉石在自然状态下的纯美与雕琢后的世俗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为雕琢的批判,诗人也借玉石的口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整首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辞官闲居之后,在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背景下,诗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逐渐认识到,世俗的名利和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反而会让人失去原有的纯真和质朴,诗人开始寄情山水、崇尚自然,以诗酒自娱、以隐逸为乐,这首诗正是他这种人生观的体现和抒发,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