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忽然黄钟回暖律,当冬草木皆萌芽。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栻(1133年—1180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栻,字敬夫,号南轩,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官员,他生于湖南长沙,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张栻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与教育,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湖南地区,他创立的书院(如岳麓书院)至今仍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遗产。
译文
时节变换,年终时冰霜渐渐减少,春天来到人间,草木最先知晓,忽然间,黄钟大吕的乐声似乎也变得温暖起来,回应着季节的更迭,即便是冬天的草木也开始萌发出新芽,眼前顿时充满了勃勃生机,东风吹来,水面泛起层层绿色的波纹,参差不齐,美不胜收。
释义
律回岁晚冰霜少:指岁末时节,随着节气的变化,寒冷逐渐减退。
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天到来,自然界的草木最先感知到季节的变化。
忽然黄钟回暖律:黄钟,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此处借指音乐或时序,暖律,温暖的节候,此句形容时序更替,春意渐浓。
当冬草木皆萌芽:即使在冬天,草木也因感受到春意而开始发芽。
赏析
这首诗以立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春天初至的微妙瞬间,如“冰霜少”、“草木知”、“回暖律”、“皆萌芽”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诗人也借自然之景,寓含了对生活、对时代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怀。
创作背景
张栻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诗人并未被眼前的困境所困,而是从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中汲取力量,以立春为契机,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