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以下是关于这首诗词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宋·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欲共伊偎凭,奈各自、已成人夫妇。
又此际、恰经小住,正一丝、新柳牵愁绪,遮莫今宵风雨,云来雨去,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泪,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
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可惜,短暂的欢愉时光,变成了离别的愁苦情绪,早知道如此,真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坐骑拴住,向着书房,想要同她偎依相靠,又怎奈二人已是各自成家之人。
此时恰逢我短暂的停留,恰如这柳枝新绿,牵惹人的离愁别绪,任凭今夜有暴风骤雨,我们仍然云来雨去,枕上回忆起往昔的许多事情,怎么能够独自入睡呢?这美好的夜晚,却知道都会化作无尽的悲泪,枕前我们互诉衷肠,惊动了笼中的鹦鹉,一夜里有着万般的情绪,等到朦胧的天色快要亮的时候。
释义: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无奈,上片回忆了与心上人初次相遇并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以及后来的离别和悔恨;下片则描述了词人当前的孤独处境和对往昔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词人通过对比回忆与现实,将过去的欢愉与当前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新柳牵愁绪”等,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象,词人的语言流畅自然,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柳永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所作,词人通过回忆与心上人的美好时光来慰藉自己的孤独心灵,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词不仅反映了词人个人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状态,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男女情感的不自由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是柳永的一首经典之作,它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