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鹦鹉
宋·欧阳修
羽色鲜新翮轻齐,
秋来栖处尽寒枝。
天生万物各有类,
谁谓鸟兽为无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他在经学、金石学等领域也有卓越成就。
译文
鹦鹉的羽毛色彩鲜艳,翅膀轻盈整齐,秋天来临时,它们只能栖息在寒冷的树枝上,世间万物天生就各有其类别和特性,谁说鸟兽就没有知觉和情感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鹦鹉的羽色和栖息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特性的深刻认识,诗人认为,即使是看似简单的鸟兽,也有其独特的感知和情感,不应被轻视或忽视。
赏析
这首诗以鹦鹉为题,但并非仅仅描写鹦鹉的外貌或习性,而是借鹦鹉之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平等、有知有觉的深刻见解,首句“羽色鲜新翮轻齐”描绘了鹦鹉的美丽形象,次句“秋来栖处尽寒枝”则暗示了鹦鹉在秋天面临的困境,后两句“天生万物各有类,谁谓鸟兽为无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旨,即万物各有其特性和价值,不应以人类的视角去轻视或忽视其他生物。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欧阳修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欧阳修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万物平等、有知有觉的看法,也体现了其人文关怀和生态意识,这首诗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存在的某些偏见和歧视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