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出自哪首诗?

风云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物吟

宋·邵雍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

来往古今无间断,升腾降伏似云行。

乾坤大用均施设,万物细推无遁情。

要识人间真道理,只消闲看几回星。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世称他为“百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及先天数学,留下了《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著作。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他一生淡泊名利,以教书育人为乐,晚年更是致力于学术研究与著书立说,邵雍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理学领域,他被誉为理学先驱之一。

译文

我思考着天地之间为何如此广阔无垠,世间万物无论大小其内在的道理都难以详尽说明,古往今来,时间从未间断,万物升降起伏如同云彩在空中飘行,天地间的大用被均匀地施展着,仔细推敲万物,没有一样能逃脱其规律,要想认识人间的真正道理,只需悠闲地观看几次星辰的运转便可知晓。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深刻而广泛的思考,首句“我思天地何茫茫”直接点出诗人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感慨;次句“百物巨细理莫详”则指出世间万物无论大小都蕴含着难以言明的道理,接下来两句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时间流逝和万物变化的景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认识人间真理的渴望和途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天地广阔、万物变化等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他也表达了对人间真理的渴望和追求,诗中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韵味悠长,诗人还通过“闲看几回星”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邵雍在隐居期间,致力于学术研究与著书立说,他通过对宇宙万物的深入观察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天地广阔、万物变化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和对人间真理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和学术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