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239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杂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杂感》

清代: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

纨袴不念家国恨,锦袍年少卧松云。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主张“诗界革命”,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黄遵宪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译文

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如同金子般珍贵,面对国土的分裂,谁能承担起这份责任?杜鹃鸟声声啼叫,仿佛在哀悼国家的命运,精卫鸟不停地衔石填海,象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我听到这些话感到既惊讶又怀疑,反而祝愿这些话语能迅速飞走,不要给我带来灾祸,那些穿着华丽衣裳的年轻人,却不念及国家的仇恨,只顾自己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释义

诗中通过“寸寸河山寸寸金”表达了作者对国土的珍视,而“侉离分裂力谁任”则是对国家分裂现状的忧虑,杜鹃鸟和精卫鸟的意象,分别象征着哀愁和抗争,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后两句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指出一些年轻人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只顾个人享乐。

赏析

这首诗以强烈的爱国情感为主线,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揭示了国家分裂的严峻现实和诗人的忧虑之情,诗中“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两句尤为动人,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哀悼,又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黄遵宪生活在晚清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家的分裂,黄遵宪深感忧虑和愤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首诗也反映了黄遵宪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杂感》这首诗是黄遵宪在晚清时期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爱国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年轻人的期望,同时也能够领略到黄遵宪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风采和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