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织歌
唐·张籍
鸣机夜织锦江上,
群雁惊起芦花洲。
寒月沉沉映秋水,
轻风袅袅动林幽。
作者及朝代
张籍,唐代诗人,约生于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作者简介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乐府诗著称,擅长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他的作品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受后世喜爱,张籍与韩愈、白居易等人均有交往,其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锦江之上,夜深人静之时,织机声声作响,
惊扰了芦花洲上栖息的群雁,它们振翅高飞。
寒冷的月光深深映照在秋水上,
轻柔的微风在林间袅袅吹拂,带来一丝幽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锦江之畔的宁静与生动,前两句通过“鸣机夜织”和“群雁惊起”的对比,展现了人类活动的喧嚣与自然界的宁静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幽美,寒月、秋水、轻风、林幽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夜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锦江之畔,既有织机的喧嚣,又有群雁的惊飞,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诗人通过“鸣机夜织”这一人类活动的细节,展现了人们勤劳的生活场景;而“群雁惊起芦花洲”则巧妙地引入了自然界的元素,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后两句的寒月、秋水、轻风、林幽等意象,则进一步烘托了秋夜的静谧与幽美,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籍的生平经历有关,张籍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时代的苦难之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去观察生活、感悟自然,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在某个秋夜,漫步于锦江之畔,目睹了织机与群雁的交织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和画意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