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荀鹤
终日下山行百转,却从山脚望山头。
青山无尽人无尽,水自东流花逢春。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公元846年,卒于公元904年(一说卒于907年),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过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生活,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是唐代晚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作者简介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谓“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故诗作中多写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晚唐的腐败现象多有批判,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影响。
译文
整天沿着山路下行,转了又转,
到达山脚时,却又抬头望向那遥远的山头。
青山连绵不绝,仿佛没有尽头,人也在这无尽的旅途中前行,
河水自东向西流淌不息,花儿在每个春天都会重新绽放。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山中行走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前两句“终日下山行百转,却从山脚望山头”描绘了诗人不断下行又不断回望山头的情景,暗示了人生的不断前行与回望,以及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后两句“青山无尽人无尽,水自东流花逢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生的不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宇宙规律的深刻认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行图景,同时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终日下山行百转”与“却从山脚望山头”的对比,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不断前行与回望,以及对更高目标的执着追求,后两句则通过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生的不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期间,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晚唐时期,杜荀鹤深感社会黑暗和民生疾苦,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山中行走的经历,让他对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生的不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