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韦应物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何处有芳草,但见青山送落花。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空旷的山中积雪融化,溪水因此上涨,游客们为了渡过溪水,只能横架着古老的木筏,不知道哪里会有芬芳的草地,只看见青山间不断飘落的落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雪后初晴,溪水因融雪而上涨的景象,以及游客们利用古木筏渡溪的情景,后两句则通过“不知何处有芳草”和“但见青山送落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中雪后初晴的自然景色和游客的活动,前两句“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直接点题,通过“空山”、“雪消”、“溪水涨”等词语,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而“游客渡溪横古槎”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后两句“不知何处有芳草,但见青山送落花”则通过“芳草”和“落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这种哀愁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带有一种超脱和淡泊的意味,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辞官闲居期间所作,在闲居生活中,韦应物常常寄情山水之间,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山中游玩时,看到雪后初晴、溪水上涨、游客渡溪的情景后,有感而发写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在仕途失意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