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高远望
唐·刘禹锡
颓垣败屋巍然在,略可远眺临倾台。
荒草萋萋迷旧径,孤云悠悠映苍苔。
昔年繁华今何在,满目凄凉使人哀。
独倚危栏思往事,西风飒飒泪盈腮。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残破的墙壁和倒塌的房屋依然高高地矗立着,从这里勉强可以远眺到那即将倾覆的高台,荒草丛生,遮蔽了昔日熟悉的小径,孤独的云朵悠悠地映照在长满青苔的地面上,当年的繁华景象如今又在哪里呢?眼前满是凄凉之景,让人心生哀愁,我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回忆往事,西风吹拂,让我泪水盈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颓垣败屋、荒草孤云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不再、世事沧桑的感慨,诗中“颓垣败屋巍然在”与“略可远眺临倾台”两句,既描绘了眼前破败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一幅荒凉破败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繁华易逝的深刻感慨,诗中“颓垣败屋”与“荒草孤云”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和无奈,诗人通过“独倚危栏思往事”等动作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其深沉的思绪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仕途不顺、遭遇贬谪之时,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至偏远之地,在贬谪期间,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眼前破败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世事沧桑、繁华易逝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