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子由踏青
宋·苏轼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雉子啄。
荒蹊腊雪春尚埋,我初独与徐生来。
万井初醒人未起,一鸟不鸣山更幽。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译文
春风在田野的路上吹起微尘,游人们开始享受这新年的欢乐,人们趁着空闲正好在路边饮酒,麦苗短小还不怕被雉子啄食,荒僻的小路上,去年冬天的积雪到春天还未融化,我最初就是和徐生一起前来的,千家万户刚刚从梦中醒来,人们还未起床,四周寂静无声,连一只鸟都不叫,山中的气氛更加幽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诗人与友人徐生一同踏青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春风、游人、路旁饮酒、麦苗、积雪、寂静的山林等元素,展现了早春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早春时节的田园风光,首句“春风陌上惊微尘”以春风拂面、微尘飞扬的生动场景,拉开了踏青的序幕。“游人初乐岁华新”点明了人们在新春时节出游的喜悦心情,后两句“荒蹊腊雪春尚埋,我初独与徐生来”则通过描绘积雪未融的荒僻小路,以及诗人与徐生一同前来的情景,突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相互唱和之作,在北宋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常通过诗文相互唱和,表达彼此的情感和见解,这首诗就是在一次踏青活动中,苏轼与徐生一同出游,并写下此诗与苏辙唱和,诗中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与友人一同出游的喜悦心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墨客追求自然、崇尚友情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