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诗成希深拥鼻讴,师鲁卷舌藏戈矛”,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和圣俞聚蚊》,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圣俞聚蚊》
北宋·欧阳修
凝华不动独清轻,
细绕蚊雷震薄冥。
诗成希深拥鼻讴,
师鲁卷舌藏戈矛。
我亦奋笔驱蚊蚋,
何劳犀柄为扬旌。
风来忽自披飒洒,
万点随空散秋影。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蚊群在空中凝结不动,显得既清又轻,它们细小的声音如同雷声般在薄暮中回荡,希深(梅尧臣的字)写成诗句后,用鼻子吟咏着;师鲁(石介的字)则沉默不语,心中藏着锋芒,我也奋笔疾书,驱赶着这些蚊蚋,哪里需要犀牛角做的扇柄来助威呢?风忽然吹来,蚊群被吹得四散,如同万点秋影在空中飘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蚊群在空中飞舞、发出细微声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蚊子的厌恶和驱赶它们的决心,通过“诗成希深拥鼻讴,师鲁卷舌藏戈矛”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梅尧臣、石介之间的文学交流和情感互动。
赏析
这首诗以蚊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蚊子的厌恶和驱赶它们的决心,诗中也融入了诗人与友人的文学交流和情感互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诗人以犀柄为喻,表达了自己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驱赶蚊子的自信,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与友人梅尧臣、石介等人聚会时所作,当时,他们可能正在一起讨论文学、品评诗词,而蚊子的骚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欧阳修便以蚊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蚊子的厌恶和驱赶它们的决心,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文学交流。
就是对《和圣俞聚蚊》这首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