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高楼远眺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卷箔高楼惊燕入,挥弦远目送鸿归。
云间陆海鸣寒角,日下风尘走翠微。
穷巷秋风叶落早,空庭夜雨菊开迟。
萧条异代不同时,惟有江山似旧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卷起高楼上的帘子,惊动了飞入室内的燕子;挥动琴弦,远望天际,目送着鸿雁归去,云间传来陆海之间寒冷的号角声,日光下风尘仆仆的人们在青翠的山间行走,穷巷里秋风早早地吹落了树叶,空旷的庭院中夜雨使得菊花迟迟开放,萧条的时代变迁,人事已非,只有那江山依旧如同旧时的知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楼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首联“卷箔高楼惊燕入,挥弦远目送鸿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卷帘观燕、挥弦送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颔联“云间陆海鸣寒角,日下风尘走翠微”则通过云间号角、日下风尘的描绘,展现了世间的喧嚣与忙碌,颈联“穷巷秋风叶落早,空庭夜雨菊开迟”以秋风落叶、夜雨迟菊为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萧条与孤寂的氛围,尾联“萧条异代不同时,惟有江山似旧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人事已非的感慨,只有那不变的江山依旧陪伴着他。
赏析
这首诗以高楼远眺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诗人通过“惊燕入”、“送鸿归”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高楼远眺时的情景,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又巧妙地运用“云间陆海”、“日下风尘”等意象,展现了世间的喧嚣与忙碌,与高楼上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萧条异代不同时,惟有江山似旧知”作结,既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又寄托了对不变江山的依恋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奈与悲凉,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人事已非的感慨以及对不变江山的依恋之情,诗人也借高楼远眺这一场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