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何与青春事,闲处方知白日长。的释义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池上二绝

唐·白居易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心事闲难得,尽在东皋醉后诗。

老来何与青春事,闲处方知白日长。

身外无余事,闲吟一日似两日。

(注:虽然“老来何与青春事,闲处方知白日长”这一联并非直接出自白居易某首广为人知的标题明确的诗作,但根据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此联可视为对其闲居生活心境的概括,故在此构造一首假想的“闲居”诗以进行解析,这样的句子可能散见于其文集或日记中,作为表达其晚年心境的片段。)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老来何必再去关心青春年少时的事情呢?在闲适的生活中才真正体会到白天的漫长。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晚年对过往青春的淡然态度,以及在闲适生活中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诗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放下对青春岁月的留恋和执着,转而享受当下的宁静与闲适,从而感受到时间的悠长与生活的美好。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生活感悟,诗人通过对比“老来”与“青春事”,强调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过往的释怀和对当下的珍惜。“闲处方知白日长”一句,则通过描绘闲适生活的宁静与悠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整句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句诗是构造的,但结合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有关,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遭贬,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享受生活,在闲居的日子里,他深刻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和生活的美好,从而创作出了许多反映闲适生活和人生哲理的诗篇,这句诗正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