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遽闻催递宿,不容多病养衰残。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沉疴缠卧久,世事渐疏闲。

今日遽闻催递宿,不容多病养衰残。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长久的病痛让我缠绵病榻,对世间的纷扰逐渐变得疏远和淡漠。

今天突然听到催促我起身去值宿的消息,再也不允许我以多病之身为由,继续在这衰残之躯中修养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对世事逐渐疏远的心态,以及突然接到任务(催递宿)时,不得不放弃养病,面对现实的无奈与苦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病中的无奈与现实的紧迫,首句“沉疴缠卧久”,直接点出诗人因病长期卧床不起的困境;次句“世事渐疏闲”,则透露出诗人因病而对世事逐渐疏远的心态,后两句“今日遽闻催递宿,不容多病养衰残”,则通过突然传来的催递宿的消息,将诗人的无奈与苦涩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多病之身为由,希望能在衰残之躯中多修养一些时日,但现实却不允许他这样做,这种无奈与苦涩,正是晚唐时期许多士人共同的心境写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仕途经历有关,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政治斗争而遭贬谪,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士人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李商隐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因长期劳累或政治斗争的打击而患病,在病中,他可能对世事逐渐疏远,希望能在病榻上多修养一些时日,现实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紧迫和无奈,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苦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