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怀
唐·李商隐
自嗟零落凋颜鬓,晚得飞翔接羽翰。
多病故人疏共语,稀逢新客慰孤寒。
阶前愁杀黄昏月,窗外啼残白露团。
却羡渔翁垂钓处,一竿风月一江烟。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我暗自悲叹自己容颜衰老,鬓发斑白,直到晚年才得以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翔,接触到高远的天空(比喻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因为多病,老朋友都疏远了我,很少与我交谈,新结识的客人也稀少,难以慰藉我的孤独和贫寒,黄昏时分,台阶前的月光令我更加愁苦,窗外白露凝结成的露珠仿佛在啼哭,我却羡慕那渔翁垂钓的地方,一竿风月,一江烟波,自在逍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境遇的感慨和无奈,首联“自嗟零落凋颜鬓,晚得飞翔接羽翰”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才华迟展的哀叹,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写与故人的疏远、新客的稀少以及黄昏月、白露团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愁苦,尾联则以渔翁垂钓的自在生活作为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无奈,诗人以“自嗟”开篇,直接点出了自己的心境,接着通过“晚得飞翔接羽翰”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才华迟展的遗憾,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景象和人物,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愁苦,尾联则以渔翁垂钓的自在生活作为对比,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上跌宕起伏,既有哀叹和无奈,又有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和排挤,晚年更是生活困顿、孤独无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己晚年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士人阶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