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方令万物遂,无能拟乞一身闲。的解释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有道方令万物遂,无能拟乞一身闲。

风翻贝叶千峰翠,月照莲花万井寒。

心静即安禅,耳根得自圆。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遵循自然之道,万物才能各得其所,我无能无为,只愿乞求一身的清闲,风吹动佛经(贝叶经)的页面,千峰显得更加翠绿,月光照耀着莲花,万井(千家万户)都沉浸在寒意之中,内心平静就能安心修行禅定,耳根也因此得以清净圆满,何必再去追问这浮世之事呢?这浮生本身就像一场梦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首句“有道方令万物遂”强调了自然法则的重要性,暗示只有遵循自然之道,万物才能和谐共生,次句“无能拟乞一身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摆脱世俗的纷扰,享受一身的清闲,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闲适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风翻贝叶千峰翠,月照莲花万井寒”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而“心静即安禅,耳根得自圆”两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通过修行禅定来达到内心平静和超脱的方法,最后两句“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间”则是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表达了诗人对浮世繁华的淡泊和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闲居时期所作,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晚年时期他逐渐看淡了名利和权势,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晚年时期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