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宴别
唐·韦应物
古来交道愧难终,此会今时岂易逢。
三载相依似骨肉,一朝相别隔山重。
风烟渺渺情难舍,月色娟娟意更浓。
他日重逢应未远,相思梦里再寻踪。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情难以长久维持,像今天这样的聚会又哪里是容易遇到的呢?我们三年来相依为命,如同骨肉至亲,但一朝分别,却仿佛隔了重重山峦,风烟渺渺中,我们的情感难以割舍;月色娟娟之下,我们的情谊更加浓厚,相信他日我们定能重逢,虽然路途遥远,但在相思的梦里,我会继续追寻你的踪迹。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首联指出交情难以长久,此次相聚尤为难得;颔联通过“三载相依”与“一朝相别”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痛苦;颈联以风烟、月色为背景,烘托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烘托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首联的“古来交道愧难终”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现实情况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的“三载相依似骨肉,一朝相别隔山重”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离别后的遥远距离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的景物描写,既是对离别场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尾联则以一种乐观的态度,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美好愿景。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刺史期间,与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即将分别之际,在长期的共事和相处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职务变动或其他原因,他们不得不面临分别,在离别之际,韦应物深感交情之难得和离别之痛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