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秦娥·用太白韵
宋·李之仪
清秋节,今宵何处栖孤鹤,栖孤鹤,长天净碧,眇云无迹。
梦回江渚生凉叶,离愁满地如霜雪,如霜雪,肠断西楼,惊稳梦,半留残月照啼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之仪(1038年-1117年),字端叔,北宋词人、书法家,他生于北宋,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造诣深厚,与苏轼有深厚的交谊。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李之仪以诗文著称,尤工于词,其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真挚深沉,他一生虽仕途不顺,但文学成就斐然,与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大家多有交往,其词作在北宋词坛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在这清冷的秋天,今晚我这孤独的鹤将栖息在何方?栖息在这无垠的碧空之下,天空如此纯净,连一丝云彩也无迹可寻,梦中回到那江边的洲渚,那里生满了凉凉的秋叶,离愁如同满地霜雪般寒冷,这离愁就像霜雪一样冰冷刺骨,让我在西楼中肝肠寸断,从梦中惊醒,只见半轮残月照耀着悲鸣的乌鸦。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清秋夜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离愁,词中“栖孤鹤”象征词人的孤独与高远,“长天净碧,眇云无迹”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清冷,下片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强化了离愁的深重,以“如霜雪”比喻离愁的冰冷与沉重,最后以“肠断西楼,惊稳梦,半留残月照啼乌”作结,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怨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深刻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离愁,词中“清秋节”、“栖孤鹤”、“长天净碧”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空旷而又孤寂的秋夜景象,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基调,词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离愁满地如霜雪”,将无形的离愁具象化,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肠断西楼,惊稳梦,半留残月照啼乌”一句,以景结情,既描绘了词人梦醒后的凄凉景象,又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李之仪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词人面对清冷的秋夜,不禁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的种种经历,心中充满了孤独与离愁,在这寂静的夜晚,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词中,创作出了这首情感真挚、意境凄美的佳作,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